|
上海沿浦
|
机械行业
|
2025-08-03
|
35.28
|
--
|
--
|
35.55
|
0.77% |
-- |
35.55
|
0.77% |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5半年报:2025H1实现营收9.16亿元,同比-7.2%;归母净利0.78亿元,同比+26.0%;扣非归母净利0.77亿元,同比+35.6%。 2025Q2业绩符合预期汽车整椅业务可期。公司2025Q2实现营收4.83亿元,同比+15.6%/环比+11.6%;归母净利0.45亿元,同比+50.7%/环比+37.2%;扣非归母净利0.44亿元,同比+51.5%/环比+33.7%。公司收入及利润实现同环比高增,我们分析主要系客户销量影响,跟踪核心客户赛力斯2025Q2销量4.5万辆,同比+8.9%/环比+141.1%;利润同比增长主要系公司持续推行精益生产化管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新业务端:1)汽车整椅:已组建了一支汽车座椅领域自身专家团队,且公司高标准打造的研发实验室已正式投入使用,正与多家头部车企及新势力推进整椅方案的定制开发谈判中;2)机器人:公司已完成机器人关键部件开发的第一阶段的技术储备,已经启动了跨学科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及专业团队建设,机器人事业部的建设正在公司内部推进中。公司2025Q2毛利率达18.4%,同比+0.9pct/环比-0.7pct,同比增长受益于持续的产品结构优化,以及精益生产和工艺改善。费用方面,2025Q2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0pct/-0.6pct/+0.9pct/-1.2pct至0.0%/4.1%/5.0%/0.0%。 客户积极开拓从李尔系到全面覆盖主流Tier1。公司与东风李尔合作至今已10余年,2022年贡献收入约5.4亿元,占比48%;与泰极爱思系、麦格纳系、延锋系合作超过8年,近两三年加速客户拓展,进入马夸特、佛吉亚蜂巢能源科技、伟巴斯特、本特勒、天纳克、曼德电子、蜂巢传动科技等体系。2024年9月以来,公司陆续获得多个客户的多个项目定点,新增订单预计合计带来60.59亿元收入,按照5年生命周期测算,预计上述项目年化收入贡献12.12亿元,占公司2024年总收入的53.2%,占2024年汽车座椅骨架总成收入的90.6%。 从汽车到铁路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①铁路集装箱,公司以打包方式(即整箱采购方式)通过了金鹰重工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铁路专用集装箱物料项目的招标审核,中标金额为5.87亿元,于2023年10月量产;2024年新增对北方创业、漳州中集相关业务供货,增厚公司未来业绩。②高铁整椅,目前已获得相关供货资质证书,正在研发实验及交样前的准备阶段。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汽车座椅骨架龙头,凭借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加速抢占份额;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座椅总成业务及铁路业务,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为31.39/40.91/51.1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7/2.97/3.86亿元,对应EPS为0.98/1.41/1.83元,对应2025-08-0335.96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37/26/2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整椅业务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
|
|
威胜信息
|
计算机行业
|
2025-08-03
|
34.58
|
--
|
--
|
34.36
|
-0.64% |
-- |
34.36
|
-0.64% |
-- |
详细
事件:2025-08-03,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H1实现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加11.88%;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加12.24%;扣非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加12.67%。单季度来看,25Q2公司收入8.13亿元,同比增加4.90%,环比增加46.29%;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加3.18%,环比增加18.92%;扣非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加3.27%,环比增加18.07%。 经营质量持续稳健,公司在手订单充裕。公司经营质量&现金流均持续良好状态:25年上半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9.18%、资产负债率34.83%,均处于良好状态;公司25H1现金流良好,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量1.78亿元,同比优化11.12%。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充盈,支撑后续业绩增长: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16.27亿元,同比增长8.31%;截至2025-08-03,公司在手合同39.56亿元,同比增长12.63%。 海外业务持续增长,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公司全球化布局,国内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过亿,海外用户连接数超千万,产品布局全球认证。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公司已设立境外子公司及销售代表处10余家,25年4月印尼工厂已正式运营,可生产电力AMI产品、智慧配电产品、智能水表、通信模块等产品;沙特工厂在积极建设中,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25年上半年实现境外收入2.83亿元,占主营收入比例为20.82%,同比增长25.75%。 新品持续迭代,公司后续成长动力充足。行业政策带动电网业务的升级转型,公司技术和方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2025年上半年成功推出36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收入6.42亿元,占总营收的47%。此外,公司持续积极应对新的市场机会和挑战,在芯片和模块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新一代融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多模通信芯片、通感算融合SoC芯片、双模+拓扑+北斗通信模块、G3-PLC和Prime-PLC通信模块、LoraWAN通信模块等新技术和新产品逐步完成研发,多项新产品为公司的后续增长提供充足动力。 投资建议:公司以“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为核心竞争力,电力物联网、智慧城市、海外三大业务布局持续推进,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1.35、38.41、47.39亿元,增速为14.2%/22.5%/23.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3、9.36、11.56亿元,增速为21.0%/22.7%/23.5%,以7月30日收盘价来看,对应25-27年PE为22x/18x/15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
|
宏发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5-08-03
|
24.28
|
--
|
--
|
24.87
|
2.43% |
-- |
24.87
|
2.43% |
-- |
详细
事件:2025-08-03,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5H1公司实现收入83.47亿元,同比增加15.43%;归母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加14.19%;扣非归母净利润9.27亿元,同比增加17.85%。单Q2情况来看,公司25Q1实现收入43.46亿元,同比增加15.51%;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加13.25%;扣非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增加20.52%。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5Q2实现毛利率34.67%,同比提升0.03pct;实现净利率16.82%,同比提升0.01pct。?经营效率持续提升,研发持续推进。经营效率方面,25H1公司经营效率指标人均销售回款65.4万元,同比增长8.9%。研发方面,公司完成新品研发项目462项,完成率90%,其中“5+”产品开发项目占比近45%。产品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布局协同推进,2025年度上半年专利申请587项,同比增长10.55%。 继电器各下游需求向好。公司主营继电器整体趋势良好。1)消费电子领域:整体实现良好增长。其中家电领域与头部品牌紧密合作,发货稳定增长。信号继电器主要应用的市场需求均有所提升。2)工业装备领域:客户库存消化完毕,工业继电器景气度复苏,发货同比呈献高速增长趋势。3)电力能源领域:电力继电器同比持平,主要系北美市场周期性回落等影响。新能源领域高速增长,公司相关产品在头部客户中的份额稳中有升。4)汽车交通领域:公司汽车弱电继电器产品受益国内市场及自主品牌份额提升,同比快速增长。新能源高压直流继电器竞争优势明显,同比持续高速增长。同时新能源车高压控制盒项目顺利推进。?新门类持续推进,捷报频传。1)薄膜电容:25H1发货同比增长31%,家电、新能源、电力电子、车载等领域均有应用。2)连接器:25H1发货同比略有增长,公司研发和生产的星载射频连接器支持了我国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的发射,进一步验证了产品品质的可靠性。3)电流传感器:25H1发货同比增长36%,未来随着电流传感器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业务增长动力有望进一步丰富。4)熔断器:25H1公司的陶瓷方体直流快速熔断器HPE509斩获UL认证,体现了产品综合性能指标的竞争力。后续随着熔断器标杆客户项目推进及新场景客户的导入,有望逐步步入稳定的良性发展轨道。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继电器龙头,新门类产品发展势头强劲,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的营收分别为164.12/189.04/218.47亿元,增速分别为16.4%/15.2%/15.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5/22.69/26.80亿元,增速分别为17.4%/18.5%/17.7%。7月29日收盘价对应公司25-27年PE分别为18/15/13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研发的风险,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能科科技
|
综合类
|
2025-08-03
|
37.06
|
--
|
--
|
38.95
|
5.10% |
-- |
38.95
|
5.10% |
-- |
详细
事件:近期,能科科技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阐述了公司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背后的AI规划:能科科技发布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计划资金总规模不超过1,000.00万元。其中拟参与本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预计9人,合计持有296.00万份,占本期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的29.60%;拟参与本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其他员工预计不超过66人,合计持有704.00万份,占本期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的70.40%。本期员工持股计划拟持有的标的股票数量不超过55.13万股,约占本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修订稿)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0.23%。 本期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在于:(1)通过建立、健全公司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短期内有利于增强员工对公司各方面的认同度,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2)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充分发挥员工在公司日常经营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公司、股东、员工利益的一致,促进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为股东带来更高效、更持久的回报;(3)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公司的竞争力、发展活力,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4)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员工与股东的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员工通过创造价值,实现个人利益、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共同增长。 公司本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考核标准纳入了AI业务收入增长目标,以2024年度AI产品与服务收入为基数,2025年度AI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2026年度AI收入增长率不低于70%;2027年度AI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20%。公司将AI收入和增速目标纳入持股计划考核标准,符合公司AI战略发展规划。
|
|
|
金桥信息
|
计算机行业
|
2025-08-03
|
20.87
|
--
|
--
|
22.52
|
7.91% |
-- |
22.52
|
7.91% |
-- |
详细
事件:金桥信息于7月25日晚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6.33亿元,分别投向智慧空间核心解决方案、面向行业的AI应用以及补充流动性。 定增募资6.33亿元,发力智慧空间+AI应用。根据定增公告,公司本次募资将重点投资两大领域:1)智慧空间解决方案:本项目旨在原有的智慧空间核心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基于多模态的深度集成AI技术、基于智能体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智慧空间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2)AI+司法:研发司法垂直语言模型与多模态模型、开发“AI智能体”与训练专用数据平台、构建沉浸式诉讼服务场景智能咨询体系,推动司法服务从“线上化”向“智能化”跨越;3)AI+教育:项目实施将形成可复制的AI教育解决方案,并通过数据驱动的教学优化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并产生示范效应,最终促进软硬件生态协同。 金桥在AI+司法领域已经实现产品与商业模式落地的闭环。公司持续与蚂蚁集团保持着长期且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合作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多元解纷平台,2024年平台接收的案件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数倍。目前平台已入驻特邀调解组织超过20家,入驻调解人员超过1,800人。 多元解纷平台已在浙江省、重庆市、安徽省等多家法院相继落地开展业务。2024年公司调解相关业务已实现收入超过4,500万元,同比23年增长221%。 金桥信息AI+司法产品再迎重磅升级。6月18日下午,由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主办,上海金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智启司法·链通未来”大模型赋能数字法院智慧解决方案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金桥在论坛上推出两款重磅AI+司法产品:“亦案通”“亦法通”,标志着AI技术在司法场景的深度应用迈入了系统化、平台化的新阶段。该方案直击金融司法效率提升与法院业务智能化升级的痛点,为法官减负、为当事人增效、为裁判统一性护航。 发布2025H1业绩预告,经营持续回暖。公司于2025-08-03发布25H1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950万元至-3330万元,去年同期为5370万元,公司25H1亏损有所收窄。公司持续加强项目交付管理,项目验收合同额同比增加,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一定比例的增长;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0.38、1.05、1.90亿元,26/27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73%/81%,当前市值对应25/26/27年PE为207/76/42倍。考虑到公司携手蚂蚁全面拥抱AI,同时多元解纷业务呈现翻倍式增长态势,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滑;AI技术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
|
|
东鹏饮料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5-08-03
|
290.20
|
--
|
--
|
291.29
|
0.38% |
-- |
291.29
|
0.38% |
-- |
详细
事件: 2025年 7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5年中报。 25H1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 107.4/23.7/22.7亿元,同比+36%/+37%/+33%;经测算, 25Q2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 58.9/13.9/13.1亿元,同比+34%/+31%/+21%。此外,公司拟派发中期分红 13亿元, 分红率 55%。 第二曲线增势亮眼, 平台化布局呈加速趋势。 分产品看, 25Q2公司能量饮料营收 44.6亿元,同比+19%,基本盘稳健夯实;电解质水营收 9.2亿元,同比+190%,占比突破 15%, 25H1已基本实现 24年全年体量;其他饮料营收 5.0亿元,同比+62%,占比达 8.5%。 公司坚持渠道开拓及精耕, 为营收高增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平台化布局呈加速趋势,第二曲线及新品营收贡献持续爬升, 其中核心产品东鹏特饮在网点持续开拓之外,持续通过营销投入夯实品牌力并拓展消费人群, 单点卖力不断提升, 东鹏补水啦作为第二增长极终端铺货率快速爬坡,公司多品类战略布局亦持续深化。 分区域看, 25Q2广东区域营收 14.2亿元,同比+20%; 与此同时,公司全国化进程持续推进,除广东外全国其他区域营收合计 35.5亿 元 , 同 比 +39% , 其 中 华 东 / 华 中 / 广 西 / 西 南 / 华 北 分 别8.8/6.9/3.6/6.6/9.6亿元,同比+34%/+29%/+31%/+24%/+74%;线上/重客及其他分别 1.9/7.2亿元,同比+54%/+38%。 旺季积极投入促动销, 25Q2毛销差收缩致净利率略有波动。 25Q2公司毛利率同比-0.35pct, 预计成本端红利持续, 25H1主营业务吨成本同比-9%,毛利率波动我们判断主要由于 1)补水啦占比大幅提升(同比+8.4pct),其毛利率相对较低; 2)货折比例有一定增加。 费用端, 25Q2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5/+0.3/-0.1/+0.6pct, 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主要系公司在旺季积极增加冰柜投入促进动销, 25H1渠道推广费同比+61%。 综上, 25Q2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2.4pct。 平台化布局不断深化, 中长期增长潜力可观。 展望 2025年, 预计下游性价比消费高景气维持, 公司扎根和布局高成长性赛道, 并不断强化大包装/性价比产品思路,伴随公司持续推进全国化进程和渠道精耕战略, 在东鹏特饮+补水啦双引擎驱动下年内公司收入端高成长确定性较高,新品大规格包装果之茶上市铺货亦将成为增量补充。 中长期看,公司平台化布局将不断深化,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同时积极进行海外市场探索和布局,增长潜力可观。 投资建议: 公司成长性及确定性兼具, 且平台化布局不断深化, 预计 25-27年公司营收 206.82/259.17/309.55亿元,分别同比+30.6%/+25.3%/+19.4%;归母净利润 45.47/58.19/71.28亿元,分别同比+36.7%/+28.0%/+22.5%。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4/27/22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推广效果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食品安全问题。
|
|
|
西部矿业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8-03
|
17.36
|
--
|
--
|
17.60
|
1.38% |
-- |
17.60
|
1.38%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H1公司营收316.19亿元,同比+26.59%,归母净利18.69亿元,同比+15.35%;扣非归母净利18.34亿元,同比+9.42%。其中,2025Q2公司营收150.78亿元,同比+7.67%,环比-8.85%;季度归母净利10.62亿元,同比+20.13%,环比+31.41%;季度扣非归母净利10.53亿元,同比+9.61%,环比+34.78%。 主要矿产品产量稳中有升,驱动公司业绩增长。①矿山铜:2025H1矿产铜产量9.18万吨,同比增加7.65%,计划完成率114%。其中玉龙铜矿产量8.34万吨,获各琦铜矿产量0.69万吨。单季度来看,公司Q2铜产量4.77万吨,环比增长8.1%。上半年玉龙铜矿回收率提升明显,一车间铜、钼回收率分别提升4.08、5.36个百分点,二车间铜、钼回收率提升3.9、15.99个百分点。②其他矿山板块:2025H1年矿产锌、矿产铅、矿产钼产量分别为6.29、3.51、0.25万吨,计划完成率分别为103%、110%、132%;铁精粉产量为71.90万吨,计划完成率103%。单季度来看,公司Q2矿产锌、矿产铅、矿产钼产量分别为3.30、1.84、0.13万吨,环比分别增长9.9%、10.4%、2.3%。上半年来看,公司业绩同比增长了2.49亿元,主要是公司产品量价齐升,或主要是玉龙铜业贡献。玉龙铜业25H1净利润34.9亿元,同比24H1增加了9.42亿元,预计对归母净利润增加贡献较多。其他主要是费用税金、投资收益等减利,其中研发费用上半年支出5.92亿元,同比增长99.2%。 冶炼铜同比增长50%,较24H2亏损明显收窄。2025年H1公司冶炼铜产量18.22万吨,同比增长50%,计划完成率108%。其中,Q2公司冶炼铜产量为9.2万吨左右,环比增长2.3%。2025H1冶炼锌、冶炼铅产量分别为7.01、8.58万吨,计划完成率分别为69%、79%。冶炼端较24H2减亏明显,从子公司数据来看,西部铜材、青海铜业、青海湘和、稀贵金属净利润分别为-964、28171、579、-14004万元,25H1合计亏损4.26亿元,而24H2亏损7.88亿元。 单季度来看,2025Q2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78亿元,主要增利项包括毛利、投资收益、营业外利润,主要减利项则是费用税金。2025Q2公司归母净利环比增加2.54亿元,主要增利项为毛利,投资收益;主要减利项为费用&税金,减值损失等。 核心看点:①分红高,2024年分红比例为81%,共分配23.83亿元。②各矿山项目扩产持续推进,期待玉龙三期投产。矿山方面,玉龙铜业三期稳步推进,顺利获得自治区批复。铁矿方面,双利矿业改扩建工程预计年底投产,它温查汉正在办理探转采手续,鑫源、肃北博伦、双利二号三大选厂升级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持续扩大产量规模。铅锌方面,取得四川白玉县有热铅锌矿采矿许可证,证载规模60万吨/年。③矿山均在国内,地缘政治风险相对较低。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多个扩建项目持续推进中。随着公司新建项目的逐步投产,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36.66、41.05、48.00亿元,对应7月25日收盘价的PE为11x、10x和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分红比例下调,铜铅锌锂等金属价格下跌等。
|
|
|
智明达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8-03
|
34.90
|
--
|
--
|
36.80
|
5.44% |
-- |
36.80
|
5.44% |
-- |
详细
事件:7月24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1H25实现营收2.9亿元,YOY+84.8%;归母净利润0.38亿元,YOY+2147.9%;扣非净利润0.36亿元,去年同期为-0.01亿元。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实施技术领先战略,深耕原有产品线(机载/弹载/商业航天/无人装备等),单个型号价值量较之前型号大幅提升。我们点评如下:订单大幅增长;弹载类增速最快。1)单季度:2Q25,公司实现营收2.1亿元,YOY+93.8%;归母净利润0.30亿元,YOY+133.8%。2)利润率:1H25,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1.9ppt至48.1%;净利率同比提升11.9ppt至13.0%。3)订单:截至2Q25末,公司在手订单6.08亿元(含口头订单),同比增加73.71%。 随客户需求大幅增加,公司相关产品订单快速增长,上半年新增订单中,弹载增幅最大,机载和其他类增幅较大,同比新增AI类订单。 1H25机载营收实现翻倍以上增长;持续加大AI方面布局。2025年上半年,分产品看,公司嵌入式计算机营收:1)机载:营收同比增长115.3%至2.0亿元;2)弹载:营收同比减少19.7%至0.10亿元;3)星载:营收同比增长49.6%至0.18亿元;4)无人装备:营收同比减少25.3%至0.06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凭借新技术、国产化、低成本等优势,获取更多新项目,同时推进新技术平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下一代航电总线、超高速板间互联总线、图像感知与AI智能处理、AI信号处理、边缘存储等多个技术方向上取得持续性进步。 经营现金流有所改善;定增打造星载/无人方向竞争力。1)费用:1H25,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26.0ppt至29.1%,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4.4ppt至4.1%;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4.2ppt至8.2%;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16.9ppt至16.4%,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减少所致。2)应收/存货:截至2Q25末,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9.2亿元,较年初增加9.7%;存货3.3亿元,较年初增加44.3%。 3)现金流:1H25,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3亿元,去年同期为-0.02亿元。 4)定增:7月1日,公司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134亿元主要建设“无人装备及商业航天嵌入式计算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构建无人装备和商业航天专线,提升制造效率,满足航天级产品质控要求,并增强整体产能储备。 投资建议:作为特种行业嵌入式计算机模块产品的核心供应商。公司在深耕机载、弹载等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了无人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早期布局的AI技术也将在2025年贡献营收。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20亿元、1.79亿元、2.3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是49x/33x/25x。我们考虑到公司在特种嵌入式计算机行业的龙头地位及在无人机、AI等领域的拓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等。
|
|
|
长城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5-08-03
|
22.42
|
--
|
--
|
22.85
|
1.92% |
-- |
22.85
|
1.92% |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5H1年度业绩快报: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3.4亿元,同比-10.2%;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36.4%。 2025Q2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19.1%,环比+161.9%。 经营业绩承压单车利润下降。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3.4亿元,同比-10.2%;对应2025H1单车归母净利润为1.1万元,同比减少0.2万元。销量方面,2025H1年批发57.0万辆,同比+1.8%;其中2025Q2批发31.3万辆,同比+10.1%,环比+21.9%。2025Q2,哈弗交付17.7万辆,同比+24.7%,环比+22.3%;魏牌交付2.1万辆,同比+106.3%,环比+58.9%;皮卡交付4.6万辆,同比-4.5%,环比-7.6%;欧拉交付0.7万辆,同比-57.9%,环比+2.5%;坦克交付6.2万辆,同比-7.8%,环比+46.9%。我们认为,2025Q2同环比增长归因于新品周期发力下主力车型持续贡献稳健销量,以及魏牌系列热销下高端化成效显现。随着2025H2新车密集上市,将进一步释放销量,有望修复盈利质量。 新产品周期强势开启品牌势能激活市场热度。坦克2025H2计划推出坦克400/500/700的Hi4-Z版本,Hi4-Z架构加持下泛越野技术升级。魏牌将于2025Q3起陆续推出全新SUV和插混轿车,其中,全尺寸六座旗舰SUV“琥爵”搭载1.5THi4插混系统,预计售价40-50万元;另有SUV将搭载VLA大模型和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助力品牌智能化+高端化突破。2026款哈弗大狗已于7月17日上市,改款新车外观升级强化硬派风格;全新旗舰车型猛龙PLUS预计2025H2推出,定位20-25万元中大型五座SUV,搭载第二代Hi4技术以及先进辅助驾驶系统,强调兼顾豪华配置和性能升级。我们认为,改款+新车布局下补强产品矩阵,强化硬派越野定位,塑造品牌高端化势能,进一步拉动整体销量。 海外销量环比提升全球化积极推进。2025H1海外批发销量为19.8万辆,同比-1.9%。2025Q2海外批发销量为10.7万辆,同比-1.8%,环比+17.5%。 长城山海炮将在泰国、墨西哥等国家上市;哈弗H9、哈弗H5和坦克SUV旗下产品将重点开拓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巴西工厂经升级改造,将于2025年投产。我们认为,长城汽车完善全球化全动力产品矩阵,深度契合本土化驾驶场景需求,伴随本地化产能释放,海外体系力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出海战略加速跃升。 投资建议:公司新产品国内外推广进展顺利,智能电动化新周期开启,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占比快速提升,高端智能化路线愈发清晰。我们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267.8/2,617.0/2,962.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0.9/163.0/182.4亿元,对应2025-08-03收盘价22.32元/股,PE为14/12/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WEY、哈弗等品牌所在市场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及欧盟关税相关风险。
|
|
|
瑞鹄模具
|
机械行业
|
2025-08-03
|
40.36
|
--
|
--
|
40.00
|
-0.89% |
-- |
40.00
|
-0.89% |
-- |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披露 2025年半年度报告, 2025H1营收 16.62亿元,同比+48.30%;归母净利润 2.27亿元,同比+40.33%;扣非归母净利 2.17亿元,同比+41.76%。 25Q2业绩超预期 智界销量略承压。 1)营收端: 2025Q2营收 9.15亿元,同比+48.74%,环比+22.51%。 2025Q2公司大客户奇瑞销量为 640,099辆,同比+12.10%,环比+3.24%,带动营收端增长。 2025Q2重点车型智界 R7与S7累计销量为 15,031辆,环比-52.82%, 表现承压, 公司营收端逆势增长,主要系装备业务拉动。 2)利润端: 2025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30亿元,同比+50.78%,环比+32.93%, 表现亮眼。公司 2025Q2毛利率为 26.35%,同环比分别+1.86pct/+1.35pct,净利率为 16.28%,同环比分别+0.20/+1.40pct, 同环比均提升系产品结构改变影响。 3)费用端: 2025Q2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 为 0.77%/3.67%/3.85%/-0.04%,同比分别+0.29/-1.49/-0.52/-0.33pct,环比分别+0.08/-0.18/-0.08/+0.00pct,财务费用波动系本期汇兑净损失变动影响所致, 销售费用、 研发费用与管理费用系正常费用波动。 设立全资子公司 机器人布局加速。 2024M12,安徽省工信厅公布《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目标到 2027年构建“23456”创新体系与产业生态,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发展高地。公司子公司瑞祥工业早有布局, 2016年研发机器人总拼与激光测量项目, 2017年研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2025年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芜湖瑞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涵盖机器人制造、研发、销售等业务,加速机器人布局,积极响应产业计划。 当前公司依托现有智能装备产品(AGV、 AMR 机器人)联合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更新、开发适用多应用场景的专用特型机器人、高端复合式移动协作机器人产品。 装备类业务订单充裕 零部件订单量产加速。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制造装备业务在技术开发、制造交付、市场开拓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继续保持提升,新承接订单保持增长; 截至 2025H1,公司在手订单 43.8亿元, 较上年末+13.59%。根据公司半年报披露,轻量化零部件业务全部进入量产阶段,铝合金一体化压铸车身结构件产品为 5款车型量产,铝合金精密成形铸造动总件为 6款机型量产。2024年高强度板及铝合金板材冲焊件为十余款车型量产,全年供货量 5,888.01万件,同比增长 210.25%。随量产项目的产能爬坡,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 装备类业务在手订单充足,轻量化业务随产能释放有望带来进一步业绩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 34.6/44.6/55.6亿元,归母净利为 4.5/5.8/7.3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2.17/2.78/3.46元。按照 2025年7月 21日收盘价 40.89元,对应 PE 分别为 19/15/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
|
|
菲沃泰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5-08-03
|
16.10
|
--
|
--
|
18.13
|
12.61% |
-- |
18.13
|
12.61% |
-- |
详细
菲沃泰:定制化纳米薄膜产品龙头,纳米薄膜产品+设备全领域突破。作为国内纳米镀膜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紧跟行业需求变化,在薄膜产品、设备研发、工艺验证等都多个领域实现突破,逐步成为海内外大客户的核心供应商。截至2024年10月底,公司已经累计为10亿+手机类产品、7亿+耳机类产品等进行纳米镀膜防护。公司自研的绝缘耐高压膜层和纳米镀膜技术,通过为马达电机、智能家居主板及服务器等关键部件提供高效绝缘、防腐蚀、抗菌和全方位防护。 这些创新技术已在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门锁、服务器电源等产品实现应用,为下游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用户体验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受益于消费电子终端市场需求呈现逐步回暖,随着医疗、汽车、马达电机、服务器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扩张,公司营收和利润有望持续提升。 产业创新催生纳米薄膜需求,PECVD市场下游持续加码。纳米薄膜具备丰富功能,可根据下游不同需求定制出具有防护、透光、减阻等不同特性的材料。 从行业广度来看,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兴起,各类电子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纳米薄膜产品有望在消费电子行业各细分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此外,纳米薄膜在光学仪器、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各行业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行业深度来看,各个面临着复杂使用环境的物品,纳米薄膜防护技术均有望从整机层面到关键零部件层面提供相应的防护,从而实现从整机到零部件的深入渗透,使得纳米薄膜防护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Precedence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纳米薄膜领域的市场规模约为141.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底市场规模将超过663.5亿美元。PECVD是纳米膜制备的一种主要技术工艺,其操作方法灵活,工艺重复性好,尤其是可以在不同复杂形状的基板上沉积各种薄膜,因此在多种下游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公司具备纳米镀膜全线核心技术,挖掘多元化市场打开成长天花板。公司将纳米薄膜制备技术与下游客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了纳米镀膜设备制造、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纳米镀膜定制化服务和工艺三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并成功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与P2I的工艺对比评估中,公司产品镀膜用时短、均匀度更高、方案防水等级更高,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获得客户认可,成为全球头部企业客户的稳定供应商。 投资建议:公司深度绑定消费电子市场龙头厂商,紧跟需求变化维持业务基本盘。此外,公司挖掘多元化市场,顺利通过车载、AI算力、医疗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续逐步导入行业头部客户。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5.75、8.02、11.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78、1.31、2.23亿元,EPS为0.23、0.39、0.66元,对应PE为69、41、24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迭代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
|
|
光明肉业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5-08-03
|
7.31
|
--
|
--
|
7.98
|
9.17% |
-- |
7.98
|
9.17% |
-- |
详细
上海老牌国资,聚焦肉类布局。诞生于1930年的“梅林”品牌从一家石库门小作坊开始起步,历经近百年发展,打造了包含饲料生产、育种养殖、屠宰分销、肉制品深加工及分销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以优质产品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肉类产业链为协同的具有光明肉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新西兰最大牛肉屠宰企业,出口贸易面向全球。公司的牛羊肉屠宰和贸易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新西兰银蕨农场有限公司和联豪食品负责。2023-24年中国牛肉市场价格承压下行,2023年新西兰遭遇罕见飓风“加布丽埃尔”和由其引发的大面积洪涝灾害,影响了银蕨屠宰工厂的正常产能,使牛屠宰量减少,降低了业务旺季期间银蕨的市场供应能力,劳动力短缺叠加自然灾害影响,导致2023-24年银蕨农场营收同比出现下降。2025年,我们预计伴随中国牛肉价格逐渐进入上行周期,银蕨的盈利水平将得以修复,为公司业绩重获增长提供动能。 国潮食品品牌逆袭复兴,公司长期业绩的压舱石。公司品牌食品业务主要由子公司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冠生园是百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名牌老字号企业,目前五大产品品类主要是:糖果、药补酒、蜂制品、面制品、调味品。其中大白兔奶糖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产品,畅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冠生园蜂蜜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位。 上海生猪稳产保供主力军,养殖屠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生猪养殖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光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公司持股比例为51%。光明农牧主要在江苏、河北等地规模化养殖场布局,通过自繁自养和外购仔猪相结合的养殖模式,采取公司定价和竞价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直接向下游屠宰企业以及肉制品加工企业销售生猪。 我们认为海外牛肉主产国景气周期或将同步,拐点领先于中国到来。在过去两年由于中国消费增速放缓,南美主要国家主动进行了产能出清;而美国20202022年连续三年的干旱造成牧场退化严重,被迫去产能,2024年6月中国牛犊价格上涨已经预示2025年牛肉价格有望保持乐观;澳大利亚在经过了20212023年连续三年的产能扩张后,2023年开始母牛屠宰率也显著上升,将对2025年以后的出栏量造成影响。 我国的牛周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过去十年间,肉牛产能扩张速度远低于中国居民牛肉消费增速,因此我国的牛周期表现并不典型,价格呈现长期趋势性增长的态势。但随着非洲猪瘟后肉类蛋白消费转移、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复产复工带来消费增长,肉牛养殖的高景气周期导致下游激进扩产,叠加进口量激增,2023年7月起我国肉牛养殖出现了少有的大面积亏损。同时由于肉牛养殖本身行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较低,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类似于非洲猪瘟前的生猪养殖行业,产能出清速度较快。一旦产能得到有效出清,供需错配和价格弹性极有可能超预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1、6.80、7.6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6、0.73、0.82元。公司在肉类罐头食品、牛羊肉、蜂蜜、奶糖等领域居行业龙头,子公司新西兰银蕨是新西兰最大的牛羊鹿肉屠宰企业之一,将充分受益于牛周期景气上行。公司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肉类产业链为协同,充分发挥光明肉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各国牛肉价格反弹不及预期风险;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自然灾害及动物疫病风险。
|
|
|
赛力斯
|
机械行业
|
2025-08-03
|
130.95
|
--
|
--
|
131.44
|
0.37% |
-- |
131.44
|
0.37% |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5H1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0亿元到32.0亿元,同比+66.2%~97.0%;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3亿元到27.3亿元,同比+55.1%~89.9%。按业绩预告中值计算,2025Q2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56.0%,环比+188.9%。 经营业绩高增单车净利润提升。预计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0亿元到32.0亿元,同比+66.2%~97.0%;对应2025H1单车归母净利润为1.5万元,同比提升约0.8万元。销量方面,2025H1年批发15.2万辆,同比-18.3%;其中2025Q2批发10.7万辆,同比+6.5%,环比+135.8%。2025Q2,M5交付1.4万辆,占比12.8%,同比-1.0pct;M7交付1.3万辆,占比11.8%,同比-25.7pct;M9交付3.9万辆,占比36.7%,同比-12.0pct;M8交付4.1万辆,占比38.7%。我们认为,2025H1同比下降主要源于产品迭代空窗期引发消费者延迟购买,2025Q2同环比增长归因于问界M8上市后预售订单在Q2集中交付释放销量。中高端市场韧性较强,M8/M9份额强势形成共振,品牌向上突破。 问界M8切入40万级高端市场,智能化优势成为核心竞争力。问界M8系列分为Max、Max+、Ultra三种增程版配置,均提供大五座和享六座两种座椅布局选项,售价35.98-44.98万元。新车上市13天大定超6万辆,38天订单破12万辆,2025Q2问界M8批发销量4.1万辆。我们认为,M8精准卡位家庭高端结构性增量市场,有望在35-45万中大型SUV市场持续渗透,成为问界品牌销量增长新引擎。 港股IPO深入全球化战略,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扩容国际高端市场。4月28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此次上市募集资金拟用于:1)新能源车型研发,加强海外车型的研发适配;2)提高魔方平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动力系统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研发-生产-服务”的全面渗透;3)增加线上营销渠道,扩张海外销售渠道及交付能力,建立超能充电站网络;4)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我们认为,港股IPO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将打开公司新增长空间,强化技术护城河与产能扩张,加速高端品牌国际化本地化落地。 投资建议:M8/M9形成共振,超级工厂产能支撑交付放量,机器人业务布局具身智能,港股IPO落地加速全球化战略深入布局,有望构建公司业绩新增长曲线。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1,788.9/2,289.4/2,593.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5.1/143.6/151.4亿元,对应2025-08-03收盘价130.03元/股,PE为20/15/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新车销量不及预期;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全球化进度不及预期。
|
|
|
继峰股份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8-03
|
12.35
|
--
|
--
|
12.82
|
3.81% |
-- |
12.82
|
3.81% |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5H1实现归母净利1.5~1.8亿元,同比+182.3%~+238.7%;扣非归母净利1.8~2.2亿元,同比+566.9%~+715.1%。 2025Q2利润符合预期格拉默欧洲整合效应显现。公司预计2025Q2实现归母净利0.46~0.76亿元,中值为0.61亿元,同比+77.7%/环比-42.0%;其中格拉默2025Q2实现收入4.66亿欧元、同比-6.9%,实现经营性息税前利润0.12亿欧元,同比-42.1%。分析利润变动原因:1)格拉默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2025Q2美洲和亚太地区收入及利润下降影响,特别是中国高毛利业务受到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但公司仍维持全年经营性息税前利润0.6亿欧元的预测;2)2024H2对格拉默欧洲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且将继峰欧洲业务并入格拉默,2025H1在人力成本下降及欧洲区域经营成本下降端效果显著;3)2024H2出售美国亏损子公司TMD,2025H1不再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智能电动突围座椅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1年10月至今,公司已获得超20个座椅总成项目定点,并于2023年5月实现量产,2024年累计交付33万套,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截至2025-08-03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21个,生命周期总金额达927-974亿元,一般车型生命周期为5-7年,在手订单如在同一年量产,可实现年收入154-162亿元,为继峰本部2024年收入的240%-252%,收入增量显著。根据公司股权激励计划,2025/2026年座椅事业部收入考核目标值为50/100亿元,净利润考核目标值为1.5/5.0亿元,彰显对座椅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盈利的信心。 全面协同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公司2019Q4并表格拉默后,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2023年随格拉默全球COO李国强先生上任后,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强力推动全面降本增效措施的具体落地。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车载冰箱、移动中控系统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为267.50/299.50/359.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05/9.45/13.43亿元,对应EPS为0.48/0.74/1.06元,对应2025-08-0312.33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26/17/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整合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
|
|
锐捷网络
|
计算机行业
|
2025-08-03
|
58.86
|
--
|
--
|
66.66
|
13.25% |
-- |
66.66
|
13.25% |
-- |
详细
事件: 2025年 7月 11日, 公司发布 2025年中报预告。 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4.0亿元–5.1亿元, 同比增长 160.11%-231.64%;扣非归母净利润3.8亿元–4.9亿元, 同比增长 203.27%-291.06%。单 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93亿元–4.03亿元, 同比增长 90.35%-161.88%,环比增长 172.87%-275.41%;扣非归母净利润 2.85亿元–3.95亿元, 同比增长 127.72%-215.51%,环比增长 201.41%-317.60%。 互联网数据中心交换机交付节奏加快, Q2利润高增。 Q2单季度净利润实现同环比高增, 主因 AI 发展驱动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公司面向互联网客户的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订单加速交付, 延续 24年以来整体互联网交付进度加快趋势; SMB 市场收入稳步增长, 海外布局成效凸显, 产品毛利同比增加,此前公司表示该产品毛利率一般为 40-45%, SMB 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增长有望进一步对冲数据中心白盒产品的毛利率压力。 且数据中心业务虽然毛利率偏低,但其直销模式为主,销售费用率低,规模效应下净利率贡献可观。 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管理改进和效率提升工作,期间费用率同比有所降低, 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高速数据中心交换机龙一,持续推动产品升级迭代。 互联网侧, 国内云厂商 AI 军备竞赛背景下,高性能网络需求持续增长。 根据《IDC中国以太网市场跟踪报告, 2025Q1》,公司连续 13个季度蝉联中国 200G/400G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占有率榜首, 显示其在高速数据中心交换机领域的领先地位。 运营商侧, 公司核心数据中心交换机供应商地位稳定: 6月 11日中国移动发布 25-27年数据中心交换机集采, 在开标的 16.8亿标包中锐捷网络中标 3.5亿元,份额 21%。 7月 7日,中国移动发布 RoCE 交换机采购公示, 锐捷网络以含税 1088.05万元中标且独家获得 100%份额。 RoCE 基于 RDMA 技术(低 CPU占用、高速数据传输),是智算中心高带宽、低延迟网络的关键设备, 显示公司在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设备领域优势凸显。 公司持续升级高效能智算网络方案: 已发布 25.6Tbps CPO 交换机,在 CPO 技术应用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6月 18日, 2025MWC 上海展上,公司展出了 AIGC 智算场景高密度 64口 800G 盒式交换机, 大幅提升万亿级参数模型训练效率; 同时展出高密度低功耗的400G/800G LPO 光通信模块,以线性直驱技术取代传统 DSP 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并运用硅光方案,在维持高速传输的同时显著降低功耗。 投资建议: 考虑国内互联网算力资本开支高增, 公司数据中心交换机有望持续放量,且公司费用侧有望进一步下降, 预计公司 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9.8/14.4/21.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8/33/2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